top of page
Writer's picture張路加

中國──我眼中的瞳仁

Updated: Nov 18, 2019

張路加


全世界最大的福音禾場



適值二月立春的那天早上,應邀在一福音傳媒機構的早會中分享中國大陸宣教工場的見聞。一踏進那間不大的會議廳,牆上那大大的幾個字就抓住了我的視線:中國,我眼中的瞳人。我發現還沒有開始分享,淚水已經湧在眼眶中,視線已經開始模糊。這幾個字在我的記憶中太深刻了!還記得十三年前,「六四」不久即去德國留學,旋即在我生平參加的第一次聖誕特會上聽到一位傳道人邊流淚邊重複著:「中國,我眼中的瞳人!中國需要福音!」他甚至大聲疾呼:「中國的歷史,中國的基督徒是有責任的!中國的基督徒在哪裡?!」對一個剛剛目睹了中國歷史上最驚心動魄的時刻,正慶幸自己可以藉留學海外而置身局外的我來說,無疑是一聲當頭棒喝!幾經掙扎,我終於淚流滿面的站起來,在我的神面前,在這位將我們當作祂眼中的瞳人,為之代罪替死的神面前,將我的一生奉獻給祂。

如今,在這個醒目的標語底下,我正和一群致力於用傳媒來向中國人傳播福音的同工們一起,探討分享如何向跨入了廿一世紀的這個全世界最大的福音工場傳揚基督救恩。讓我們先從以下圖表來看一看我們今日面對的這個工場概況:










注:以上數據取自中國大陸2000年11月1日進行之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

以上的數據至少向我們提示了以下幾點:

1. 該工場的知識結構和文化程度正在不斷提高;由此而形成的以知識份子為對象的福音工場十分廣大;

2. 少數民族也佔了相當的比例,人數眾多,不容忽視;

3. 兒童及老人合計佔了近30%,該如何來滿足他們福音的需要?

4. 該工場擁有全世界最龐大的家庭戶數,也產生了大量的家庭問題,諸如在婚姻、親子等方面,如何以我們的信仰來幫助之?

5. 過去十年間大量的人口由鄉村遷往城鎮(或是由鄉村變為城鎮),都市化業已成為趨勢,在福音傳播上如何因應之?

6. 如何尋找適合的「切入點」,將完備的福音傳向這億萬的「未得之民」?

大眾傳媒──福音傳播的最佳利器

面對如此龐大和多樣化的工場,大眾傳媒可說是福音傳播的最佳利器。把握住受眾的需要,便是傳媒界得以有效生存的當務之急。即使在中央嚴格控管下的今日中國傳播媒體,也務求能把握受眾脈動而設計應變;單就電台而言,不僅在中央及省級電台之外成立了為數眾多的地方電台,且在節目內容方面也琳瑯滿目,樣式翻新,從新聞、旅遊、醫學、音樂一直到聽眾熱線、心事訪談等無所不包。各電台更是競相和網際網路連接,以擴大自己的受眾範圍。僅去年一年就有超過70家國內電台發展出自己的網站,建立網址。

感謝神,在北美基督教界有如遠東廣播公司、「開路者」國際傳播協會、甘霖媒體資訊等等一些致力於以傳媒來裝備信徒、宣揚福音的機構;它們不但致力於有專業水平的錄音、錄影、攝影、製圖及數碼編輯、製作等,更有一群既專業又委身的「空中宣教士」。它們不但是「福音兵工廠」和「屬靈彈藥倉庫」,能生產出眾多的「屬靈武器」,它們更是在今日傳媒大革命時代福音戰線的「排頭兵」,產生著許多基督徒個人及教會所難以作到的深入千家萬戶福音第一線的巨大作用,也真正在實踐著將歷久不變的福音帶入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的使命。

然而,面對如此龐大的工場和需要,相對於擁有豐富人才資源的北美華人教會,這樣的機構、事工,乃至他們所能獲得的支持,是否還是太少了呢?願華人教會能看見此一需要,把握現今的機會,善用各樣傳媒資源,將福音播向這片全世界最大的禾場。

知識份子──飢渴慕義的福音好土

讓我們再來看一看中國大陸廣大的知識份子群體,在此僅以中國的大專院校學生以及年輕的專業人士的情況為例:








注:括號內數字為至少擁有的大專院校數目

注:以上資料分別取自中國國家教育委員會1992-1999年度報告;「解放日報」;中國教育資訊網等刊出的信息

上述的數字告訴我們在今日的中國大陸至少有二千五百萬以上的所謂「知識份子」群體,這個群體甚至比整個馬來西亞的人口還多,他們正是今日飢渴慕義的一片福音沃土。該群體有如下的特點:

1. 基本上以在學的大學生為主,也有少部份畢業後就業的青年專業人士,中老年知識份子參與的不多。

2. 具有年輕人活潑、動力的特點,非常注重團契的活動。

3. 他們當中已有不少的初信者(信主約一至三年不等),屬靈領袖通常也較年輕,但有更多的慕道朋友。

4. 他們當中的基督徒普遍有較強的傳福音意願,有些已經很認真地思想及準備獻身全時間事奉;有一些甚至已經走上了全時間的道路。

5. 基本上他們是由個人談道及帶領信主的,清楚重生得救,但在聖經真理、靈命成長、教會服事、宣教事奉等方面尚待跟進。

海外的華人基督徒,特別是有學人背景的基督徒在此福音工場上可有很大的參與度,因為他們和目前這個群體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處:

背景相似:

同走過大學的生活,在志趣、抱負、理想方面有很多共同語言;

環境相似:

同樣大多生活在都市中或校園裡,面對許多共同的生活挑戰甚至誘惑掙扎;

靈程相似:

同樣大多是在大學中信主的,且也大多經歷過理性的掙扎和反思,最後走出無神論或錯誤宗教的誤區而接受上帝的救恩;

事奉相似:

同樣藉由參與事奉,如帶領查經小組,向同學或家人傳福音等而在主裡趨於成熟,事奉上趨於老練;

對國內的學生群體來說,海外的學生學者是他們所羨慕的一群,甚至是他們前途追求上所設定的「榜樣」,因此海外學人基督徒的見證較具感染力和影響力;在年齡及生活經歷上多比他們長,可說是「過來人」,因此說話較具份量,他們會較認真的傾聽;因著和他們有較相似的個人生活和事奉經歷,故有許多相通之處,較能引起共鳴;相同的生活背景所帶出的分享和見證往往特別能打動他們,如何靠神面對生活的挑戰和誘惑等方面的內容確實能給他們帶來幫助和挑戰;海外華人基督徒可在他們當中定期開辦見證分享會(福音及培靈性質均需要)和事工栽培(如帶領查經、詩歌敬拜、個人佈道等),以及提供適切的查經材料和福音信息,並為他們在領袖訓練及在事奉、跟進等方面的需要迫切代禱;也可藉網路通訊等分享信仰經歷,進行跟進造就工作;中國知識份子這片福音沃土正面臨空前的播撒良機,亟需我們的關注、代禱和投入。該福音群體對中國大陸福音遍傳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我們只需回顧六、七十年代神如何藉學生福音事工造就了一大批海外華人教會的領袖,以及在三、四十年前神如何興起北美的學生查經班,以至形成今日遍地開花的華人教會,就知道神會照樣在今日中國大陸作同樣奇妙之工。「中國,我眼中的瞳人!」願神將這一負擔和呼召,放在每一個華人基督徒的心中,為我骨肉之親,舉起迫切禱告的手,邁開神州宣教的腿,盡上我們的本份。

(作者為美國「播種者」宣教機構中國事工部主任)

(發表於〈大使命雙月刊〉2002年8月號)

48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ments


bottom of page